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電腦報價單


項目                 品名/規格                                             數量          金額
1.    CPU          Core i7-3930K 3.2G / LGA2011
                       、L3-12M、六核心、32nm                       1            18000

2.  記憶體         DDR3 8GB / DDR3                                1              1400

3.  硬碟機        SV200S37A/128G / 2.5 吋
                        SATA SSD Now V200                             1              5900

4.  顯示卡         ENGT520 SILENT/DI/1GD3(LP)
                       / GeForce GT520 1GB DDR3 64bits            1             1700 

5.  主機板         M5A87 / AMD870, SAM3+, Dual
                         DDR3 2000                                              1              2450

6.  DVDROM   16X / SATA 700                                       1               700

7.  螢幕             S2330MX / 23吋 LED液晶螢幕
                         16:9寬螢幕                                              1               4200

8.  鍵盤             炫銀多媒體鍵盤 / 鍵盤                          1                 400

9.  滑鼠             無線天貂-炫銀絕色 / USB
                          / PS/2 光學鼠 550                                   1                550

10. 風扇            HPD-815酷鯊 / 八公分風扇
                        CPU散熱器(INTEL LGA775、AMD        1               1000 

11. 音效卡         Xonar DS / 7.1聲道、
                         24bit/192kHz、PCI                                   1               1890 


12.喇叭             ALTEC LANSING 2聲道
                         多媒體喇叭                                              1               1000




            總計:38190新台幣!!!!!!!!!!!

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作業-3G發展歷史


3G簡史
  1. 從1G到2G 在3G出現之前,其實是沒有1G和2G的。換句話說,1G到2G這個名詞是隨著3G的出現而為了有別於以往的行動通訊技術才應運而生。在1980年代初期,個人通訊系統(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PCS)開始流行,當時有許多國家提倡應該要在個人通訊上實現移動化(mobile),為了實現這個需求,各種不同的通訊技術紛紛被提出,如早期的衛星電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當時無線基地台建置成本還是相當高昂時,衛星電話等許多空中無線通訊平台都是被看好的技術,但是最後普及的卻是美國的AMPS系統。 AMPS系統最早是在1970年代美國開始試驗,後來在1981年斯堪第那維亞開始了商業化服務,而日本在1980年也開始了商業運轉。早期AMPS系統是提供給車輛上可用電話為主要目的,客戶鎖定為特定的商業人士。但是後來因為廣受歡迎,價格漸漸普及化,而AMPS也系統不斷地在改良,到了1990年中,美國將AMPS系統變成一個全國性的服務。它最大的特色是採用了細胞式(或稱蜂窩式,因為每一個基地台彼此間服務的範圍彼此緊鄰而成一個細胞網路)系統,可以允許每一個人可以在一個基地台的服務範圍內可以撥出和接收電話。這是現今所有行動電話網路的始祖,即使到現在全世界的行動電話還是採用地面蜂巢網路得架構,絲毫沒有改變。AMPS系統即是我們所俗稱的1G。 一直到1990年,AMPS系統趨於飽和,於是許多公司提出其他的解決方案。北美提出兩種解決方案,歐洲提出一種。北美兩種方案分別是NA-TDMA與CDMA系統,歐洲則提出GSM系統。這三種即是俗稱的2G。CDMA後來演變成所有3G相關技術的先趨,留待等下介紹,首先介紹另外兩個系統。 GSM系統台灣翻成「泛歐式數位細胞行動通信系統」,但是實際上他的全名是行動通信全球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1982年歐洲的AMPS系統已經進入了商業部署,但是歐洲當局預期行動電話將會有長足的進步,於是促使「歐洲郵電管理會議」研擬新的行動電話技術。該會議成立一個特別行動電話小組(Group Special Mobile or Special Mobile Group),而該小組的成員以開頭的第一個字母自稱GSM,這就是GSM的由來。GSM主要設計的目的是可以國際漫遊,這也是其他標準如CDMA IS-95沒有的優點。而GSM也不同於AMPS系統,它是純數位的訊號,不像AMPS是類比訊號,所以GSM可以提供較高的數據傳輸服務頻寬,最高可達9,600b/s,以當時而言已經是很夠用了。GSM因為目標放在國際漫遊上,所以後來全球市場將近70%都是GSM系統,而採用CDMA標準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韓國這些國家,因為無法與其他國家互通而被有些使用者冠上了「通訊孤島」之類的稱號,這是GSM非常成功的一點。 NA-TDMA是美國所提出的另一個AMPS改進方案。TDMA全文是分時多工接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NA指的是北美,所以NA-TDMA指的是北美分時多工接取系統。NA-TDMA經過許多版本的修訂,最後主要的版本是IS-136(Interim Standard 136,中期標準136號)。IS-136是AMPS的延伸,可以在AMPS系統環境上操作,可以提供短訊息服務。北美很多提供IS-136服務的公司標到1900MHz的頻段,而後來IS-136中類比話音通道的技術採用GSM技術,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我們的三頻手機(GSM900、1800、1900)可以在北美某些地方使用的緣故。 值得一提的是,GSM一開始設計時允許用戶資料與手機分離,於是有SIM卡的設計,但是CDMA與NA-TDMA沒有,所以CDMA與NA-TDMA的手機號碼是燒在手機上不能隨意更改的。
  經過了AMPS系統與GSM、CDMA與NA-TDMA等系統改進,國際電信聯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在1990年就提出3G的概念,稱為IMT-2000標準(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2000)。但是這個標準只是提出一個大略的描述,說明3G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性,達到什麼樣的要求。到了1998年,ITU接受15個關於IMT-2000的技術標準建議案,其中採用衛星的有六個,9個採用地面基地台建議案(又是一次衛星與地面技術之爭)。而地面建議案中,如果是採用多工接取技術的項目,有八種採用CDMA相關技術,所以CDMA幾乎是成為IMT-2000標準的主流。
  而後的兩個重要組織確定了這些標準之中何者出線。一個是3GPP,一個是3GPP2,各組織成員紛紛在ITU提案希望可以爭取關於標準之制訂。一直到了1999年11月,從所有相關建議案中選出了四項技術,分別是WCDMA、cdma2000、UTRA TDD、EDGE。EDGE是IS-136的升級版本,UTRA TDD後來變成了TD-SCDMA。3G的標準演變就此確定。
  ETSI的全名為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uropean Telecommum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是一個負責制定歐洲電信標準的非營利組織,目前共有三十個國家、三百七十三個正式會員,其中會員身份大致可分為五類:電信設備製造廠商、公共網路業者、電信管理權責單位、用戶、研究單位及其他。
  ETSI除了正式會員外,還有副會員、觀察員、顧問三種身份的會員。副會員開放給歐洲以外的國家參加,有發言權但沒有投票權;觀察員為其他電信組織,受邀參加總會及技術管理委員會,沒有投票權;顧問目前有歐洲共同體(EC)及歐洲自由貿易區祕書處(EFTA)。
3GPP
1998年十二月,由ETSI發起,日本ARIB、TCC、美國T1與韓國TTA參與的第一個3G跨國團體成立,稱為The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簡稱3GPP。這就是3GPP的由來。3GPP在空中無線電技術上採用兩種技術,速度高而廣域的環境中使用WCDMA,小區域而低速環境下使用TD-CDMA(URTA TDD),核心網路採用GSM系統。後來中國大陸的大唐集團將其TD-SCDMA申請成為3GPP的標準方案,TD-CDMA的主要支持者西門子於是與大唐合作將TD-SCDMA合力申請成為正式的選擇方案,TD-CDMA於是乏人問津。目前3GPP主要的兩個選擇方案確定為WCDMA與TD-SCDMA。
3GPP2
  與3GPP相對應的是3GPP2,由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日本ARIBO、TTC、韓國TTA與中國大陸業者發起,主要廠商就是Qualcomm等CDMA相關廠商為主,支持cdma2000,核心網路採用CDMA IS-95。



資料來源 http://www.cs.nccu.edu.tw/~lien/Class/Seminar/2003f/Speech12/data2.htm